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有约1/4的城市已难以找到可供堆放垃圾的场所。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 | B.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
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 | 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
(2)城市垃圾主要来自 和 。
(3)目前,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方式一般都简便省钱,但是其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有:
。
(4)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试分析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比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现,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四个垃圾收集点布局方案中较为合理的有( )
A.甲、乙 B.乙、丁 C.丙、丁 D.甲、丁
12.小区中配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可回收、不可回收)、,但人们较少分类投放,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环境保护习惯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庞大
③教育和宣传不够 ④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④
为了保证圆明园“常年有水”,自2004年9月开始进行湖底防渗工程(将湖底挖开,然后铺满大片白色塑料布,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原计划于2005年4月完工。但该工程在争议中停工,国家环保总局要求该工程重新进行环境评估。结合下图,分析完成(1)~(3)题。
(1)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起争议的原因是该工程
A.可以增加地表水体,有利于改善水质
B.减少地表水下渗,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C.阻隔了水体的循环过程,可导致生态环境变化
D.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
(2)北京所在的地区曾经也是水系比较完善的地区。近现代以来,北京市水系逐渐萎缩,北京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北京市水系,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强河湖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
B.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疏通河道,发展城市旅游观光业
(3)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在争议中停工,下列不属于停工原因的是
A.城市河道、湖泊的防渗固化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B.防渗固化后能加剧水污染程度
C.资金不足,技术问题还没解决
D.防渗固化能造成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下列内容符合绿色住宅要求的是( )
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④建筑多用玻璃幕墙 ⑤隔音效果好,噪声低
A.①②④ | B.①②⑤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代码①~⑤填到A~E处,⑥~⑨填到F~I处。
①使用/复用 ②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③运输销售 ④废弃/再循环 ⑤产品的加工制作 ⑥商品 ⑦原材料 ⑧产品 ⑨废品
(2)以下环节中,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 )
A.使用 B.加工制作
C.运输 D.原材料的采集
(3)以下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
(4)为减轻和避免过多消耗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
2004年4月22日是世界第30个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了“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这次活动以“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作为主题,取得了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间环保。据此完成(1)~(2)题。
(1)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③循环回收
④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⑤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A.①②
B.②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
温室气体 |
浓度(mg/m3) |
年增长率(%) |
生存期(年) |
温室效应强度(CO2=1) |
对全球气温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
|
1750年 |
1990年 |
|||||
CO2 |
280 |
353 |
0.5 |
50~200 |
1 |
55 |
含氯氟烃 |
0 |
0.000 85 |
2.2 |
50~102 |
3 400~15 000 |
24 |
CH4 |
0.8 |
1.72 |
0.9 |
12~17 |
11 |
15 |
N2O |
0.000 29 |
0.000 31 |
0.25 |
120 |
270 |
6 |
材料二:1990年CO2排放量的地区分布及其所占百分比
|
中国 |
美国 |
欧盟 |
日本 |
其他地区 |
CO2排放量(亿吨) |
28.93 |
69.43 |
46.29 |
14.47 |
130.18 |
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
10 |
24 |
16 |
5 |
45 |
(1)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于其他温室气体
C.CO2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2)1750~1990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约( )
A.31.4% B.26.1%
C.20.7% D.17.9%
(3)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机理是
A.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B.温室气体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C.太阳活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4)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
A.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 |
B.人类尽可能少地索取自然资源 |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
关于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的正确说法有
A.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 |
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
C.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签署了《21世纪议程》 |
D.《里约宣言》指出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
下列国际公约中,属于保护臭氧层的公约的是( )
A.《京都议定书》 | B.《生物多样性公约》 |
C.《蒙特利尔议定书》 | D.《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
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个的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没有必要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
A.国家和政府
B.个人和企业
C.地区和行业
D.部门和单位
(3)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技术手段 ⑤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广义的公民环境权主要包括( )
①优美环境享受权 ②知情权 ③安静权
④检举控告权 ⑤参与管理权 ⑥采光权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③ | D.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