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有约1/4的城市已难以找到可供堆放垃圾的场所。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 | B.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
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 | 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
(2)城市垃圾主要来自 和 。
(3)目前,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方式一般都简便省钱,但是其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有:
。
(4)有人说:“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试分析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比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现,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四个垃圾收集点布局方案中较为合理的有( )
A.甲、乙 B.乙、丁 C.丙、丁 D.甲、丁
12.小区中配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可回收、不可回收)、,但人们较少分类投放,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环境保护习惯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庞大
③教育和宣传不够 ④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④
为了保证圆明园“常年有水”,自2004年9月开始进行湖底防渗工程(将湖底挖开,然后铺满大片白色塑料布,四周用水泥严密封闭),原计划于2005年4月完工。但该工程在争议中停工,国家环保总局要求该工程重新进行环境评估。结合下图,分析完成(1)~(3)题。
(1)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起争议的原因是该工程
A.可以增加地表水体,有利于改善水质
B.减少地表水下渗,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C.阻隔了水体的循环过程,可导致生态环境变化
D.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
(2)北京所在的地区曾经也是水系比较完善的地区。近现代以来,北京市水系逐渐萎缩,北京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北京市水系,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强河湖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
B.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C.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疏通河道,发展城市旅游观光业
(3)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在争议中停工,下列不属于停工原因的是
A.城市河道、湖泊的防渗固化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B.防渗固化后能加剧水污染程度
C.资金不足,技术问题还没解决
D.防渗固化能造成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环境问题是由一个个的国家或地区造成的.没有必要国际合作
B环境问题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无需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C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实行国际合作
D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量达1 600万吨。右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针对a图所示地区城市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有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跨流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等,其中目前比较可行的是____________,简述选择该措施的理由。
(2)b图所示地区城市群位于河流入海口,但仍有严重的缺水问题。试分析该地区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
(3)c图所示地区经常出现“咸潮”,导致城市供水出现季节性短缺。根据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咸潮”出现的季节并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盐分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代码①~⑤填到A~E处,⑥~⑨填到F~I处。
①使用/复用 ②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③运输销售 ④废弃/再循环 ⑤产品的加工制作 ⑥商品 ⑦原材料 ⑧产品 ⑨废品
(2)以下环节中,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 )
A.使用 B.加工制作
C.运输 D.原材料的采集
(3)以下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
(4)为减轻和避免过多消耗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
2004年4月22日是世界第30个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了“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这次活动以“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作为主题,取得了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间环保。据此完成(1)~(2)题。
(1)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③循环回收
④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⑤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A.①②
B.②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十一五”期间,我国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放在工作重点的首位。回答10-11题。
10、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B.多投入,多产出
C.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D.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
11、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高,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D.人口数量庞大,资源利用率低,短缺越来越严重
今天,“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日常消费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B.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C.少用普通电池,多用蓄电池 D.尽量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吊白块” ④利用农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下列国际公约中,属于保护臭氧层的公约的是( )
A.《京都议定书》 | B.《生物多样性公约》 |
C.《蒙特利尔议定书》 | D.《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
A.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 |
B.人类尽可能少地索取自然资源 |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
关于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的正确说法有
A.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 |
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
C.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签署了《21世纪议程》 |
D.《里约宣言》指出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