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200m,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100 250 | B.100 350 | C.500 250 | D.500 350 |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 B.岩石圈底部 |
C.莫霍面 | D.软流层中部 |
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完成下列问题。
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角度考虑,旅游度假中心宜建在(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的理想地点是( )
A.a | B.b | C.c | D.d |
下图为同一地区等高线,水系分布,聚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假如甲乙丙丁四个河段流量相同,则四条河流中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区域为加快经济发展,拟建设由A城市到B城市的交通线路,如图所示,除了上面的图外,还需要利用该区域的:①降水分布图、②土地利用图、③城市道路分布图、④人口分布图、⑤地质构造图
A.①③ | B.④⑤ | C.③④ | D.②⑤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乙村可看到甲村 |
B.A处能形成壮观的瀑布 |
C.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超过900米 |
D.河流下游段自西北向东南流 |
甲乙两村的最大高差可能约为( )
A.199 | B.299 | C.399 | D.499 |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 B.北坡较多 |
C.南坡较多 | D.难以判断 |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 | B.南坡2000米 |
C.北坡3500米 | D.北坡2000米 |
“驴友”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夏至日这天,有一群“驴友”到我国某山区(如图)进行户外活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他们按照图中的步行路线甲→乙→丙→丁→甲进行游览,并对沿途见闻进行了记录,其中可信的是
A.下山线路景点种类更多样 | B.上山线路坡度较平缓 |
C.M河流的流速较N河流慢 | D.乙处的瀑布水花飞溅 |
北京时间12时,“驴友”登上丙山峰顶,发现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则图示山区最可能在
A.太行山区 | B.青藏高原山区 |
C.长白山地 | D.海南五指山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
A.从乙引水到丙 | B.从丁引水到乙 |
C.从戊引水到甲 | D.从丁引水到戊 |
读下边“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图”,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
A.蓄水发电 | B.水产养殖 |
C.拦泥蓄水 | D.修桥筑路 |
下图为“某地一处完全淹没在海面下的珊瑚礁体的等深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该珊瑚礁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部较高,四周较低 |
B.与台湾岛形成原因相同 |
C.礁体南部的坡度较陡 |
D.最可能在温带海洋里 |
图中E(礁丘突起)、F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A.5米 |
B.10米 |
C.20米 |
D.30米 |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某区域地形类型中的山脊和山谷,点a、b、c对应的海拔分别为900米、600米、30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②、③、④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降落到P点的雨水会向哪个方向流动( )
A.东南 | B.东北 |
C.西南 | D.西北 |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暑期在图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特点。
(2)说出a-b段河流的流向,并估算其长度。
(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H1范围为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差∆H2范围为 。
(4)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PQ一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5)说出同学们在M处附近考察时容易遇到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冬至日,甲、乙两个中学生分别到达P和M点,测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并观测到该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读图回答各题。
甲学生观测乙学生时(忽略身高),其仰角约为( )
A.20° | B.30° |
C.40° | D.50° |
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A.300米 | B.400米 |
C.500米 | D.600米 |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为( )
A.80米 | B.180米 |
C.298米 | D.3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