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
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水资源、人口、耕地的组合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的
A.人口数量 | B.人口密度 | C.粮食产量 | D.年径流量 |
该区域位于
A.西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华南地区 |
该区域水资源供应紧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B.植被稀少,涵蓄水源能力差 |
C.地势低平,储水条件差 |
D.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量小 |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1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等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循环经济中。生产过程主要由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简称3R)和正确处置等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五步与其代表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A.第一步:正确处置 | B.第二步:再利用 |
C.第四步:减量化 | D.第五步:再循环 |
指出传统经济模式与循环经济模式之间区别的环节,体现在
A.生产 | B.消费、使用 | C.回收预处理 | D.废弃 |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请据此完成问题。
这种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 B.石油污染的结果 |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
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渔眼 |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区域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下图为某城市“体检”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该城市发展不够和谐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
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 D.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关于城市和谐发展的正确叙述是( )
A.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 B.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 |
C.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 | D.人文持续发展是核心 |
2010年5月16日12时,南海海域(含北部湾)第十二个休渔期开始,至8月1日12时结束。休渔政策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 B.公平性原则 | C.持续性原则 | D.循环性原则 |
“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表2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
资源类型 |
主要省区 |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 |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
耕地资源 |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
0.56 |
66.24 |
矿产资源 |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
0.02 |
4 |
能源资源 |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 |
0.11 |
5.68 |
森林资源 |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
0.27 |
1496.59 |
四大资源丰度都高于全国平均值,GDP增速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A.黑龙江省 | B.云南省 | C.四川省 | D.西藏自治区 |
上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
A.耕地资源 | B.矿产资源 | C.能源资源 | D.森林资源 |
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
A.东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西北地区 |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 B.黄淮平原 | C.辽东丘陵 | D.闽浙丘陵 |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B、C、D 依次代表
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
B.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
D.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关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所以只要经济数量能提高,环境治理可以以后再考虑 |
B.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所以只要社会平等自由了,生活质量可以适当降低 |
C.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所以要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
D.可以按先后顺序、分阶段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导人们的行为 |
下图为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该地区的牛奶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原料,影响此类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
A.市场 | B.劳动力 |
C.原料 | D.技术 |
若在该地区大力发展造纸工业,带来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肥力下降 | B.环境质量提高 |
C.玉米产量减少 | D.制约乳制品企业发展 |
富文荣勘测实验小组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承载能力,环境逐渐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和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因为( )
①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②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
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 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末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6%,要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对碳排放进行模拟预测。预测时,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经济平稳增长为前提。下图是我国南方某省的2010-2050年碳排放高峰预测曲线。据此完成各题。
对该省的碳排放模拟预测可以忽略的因素是( )
A.GDP增长率 | B.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
C.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 D.当地气温的季节变化 |
下列关于该省2010-2050年的碳排放顶测,表述错误的是( )
A.碳排放量高峰峰值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曲线 |
B.随着能源结构的优化,碳排放高峰峰值可能会减小 |
C.单位产值的能耗出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曲线 |
D.技术进步可能会使碳排放高峰峰值出现时间推迟 |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及闲置空间,从事高度集约化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居民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方式。读某地农业经济模式图,完成小题。
该经济模式对当地农村的有利影响有( )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 |
B.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
C.吸引城市游客,减轻环境压力 |
D.降低资源消耗,解决生活用能 |
为发展农家乐旅游,下列规划不合理的是( )
A.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住宿条件 |
B.营造人造景点,丰富旅游资源 |
C.挖掘民风民俗,增加休闲情趣 |
D.建设农产超市,方便游客购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