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 B.甲区域降水较少 |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 D.甲区域高温多雨 |
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D.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 D.第三产业比重小 |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特点 |
某探险协会组织“火山主题探险旅游”,目的地分别为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半岛或岛屿上的火山。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某一地火山附近的板块边界类型与其它三地不同,它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在甲、乙、丙、丁四地附近还可以欣赏到的特色景观依次是( )
A.肥美草原牧场、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填海造陆工程 |
B.高峻海岸山脉、填海造陆工程、肥美草原牧场、旖旎峡湾风光 |
C.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肥美草原牧场、填海造陆工程 |
D.填海造陆工程、旖旎峡湾风光、高峻海岸山脉、肥美草原牧场 |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
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 |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
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石油资源丰富 |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
两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制约条件是 ( )
A.水资源短缺 | B.气候炎热 |
C.泥石流破坏 | D.沙尘暴侵袭 |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 | B.水文和植被 |
C.植被和土壤 | D.气候和土壤 |
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平行 |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D.河流水量自北向南不断减小 |
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
C.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
D.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
C.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
有关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 |
C.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既有垂直差异,也有水平差异 |
D.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都是由于热量因素造成的 |
下图是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我国四个区域。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划分的自然指标是( )
①降水量 ②积温值 ③蒸发量 ④大气湿度
A.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甲、乙区域分界线的东段,具有的地理意义还有( )
①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③我国1月0℃等温线位置 ④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
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
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 |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
读下面世界区域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两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海和多哈附近海域均面临石油污染 |
B.北海和多哈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
C.北海到多哈海域最近航线走巴拿马运河 |
D.北海盐度比多哈附近海域大 |
当右图中60°附近海域海水流向与左图中海水流向一致时( )
A.意大利罗马温和湿润 |
B.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
C.巴西高原牧草生长旺盛 |
D.伏尔加河出现凌汛现象 |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下图)。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是( )
A.气候 | B.地形 |
C.洋流 | D.植被 |
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下图为“陆地环境与人类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各阶段Ⅱ时期( )
A.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是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 |
B.便利的水源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成为发展的首选 |
C.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力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会形成重要的产业区 |
D.自然环境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
阶段I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森林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番……”,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下列题。
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转型阶段 | D.再生阶段 |
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
C.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
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四川盆地。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