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 |
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
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 |
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
区域( )
A.都有明确的界限 |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
2013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千米,最宽处约195.41千米,将“线”还原成“带”(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
B.全球定位系统(GPS) |
C.地理信息系统(GIS) |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
读图“中、美两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以下问题。
比较甲、乙两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地形均以平原为主,黑土层深厚 |
B.寒潮是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
C.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 |
D.冰川侵蚀是两地湖泊的主要成因 |
比较城市①和城市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地形和自然资源 |
B.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 |
C.钢铁和畜产品加工是两市的传统工业部门 |
D.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两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空间结构中一般表现为岛状的是( )
A.农业 | B.城市和工业 |
C.城市群和工业区 | D.交通运输线路 |
生物物种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个世纪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物种向相反方向变迁 |
B.两个物种的分布区域变大 |
C.生存地域的变迁是由气温变化导致的 |
D.生存地域的变迁是由降水量变化导致的 |
读下列甲、乙两图,有关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量多,洪涝灾害频发 |
B.乙地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
C.甲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
D.乙地农业生产易引发土地盐碱化 |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 B.甲区域降水较少 |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 D.甲区域高温多雨 |
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D.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 D.第三产业比重小 |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特点 |
某探险协会组织“火山主题探险旅游”,目的地分别为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半岛或岛屿上的火山。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某一地火山附近的板块边界类型与其它三地不同,它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在甲、乙、丙、丁四地附近还可以欣赏到的特色景观依次是( )
A.肥美草原牧场、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填海造陆工程 |
B.高峻海岸山脉、填海造陆工程、肥美草原牧场、旖旎峡湾风光 |
C.高峻海岸山脉、旖旎峡湾风光、肥美草原牧场、填海造陆工程 |
D.填海造陆工程、旖旎峡湾风光、高峻海岸山脉、肥美草原牧场 |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
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 |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
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石油资源丰富 |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
两地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制约条件是 ( )
A.水资源短缺 | B.气候炎热 |
C.泥石流破坏 | D.沙尘暴侵袭 |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 | B.水文和植被 |
C.植被和土壤 | D.气候和土壤 |
有关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平行 |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D.河流水量自北向南不断减小 |
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
C.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
D.东部季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
C.青藏高寒区现在还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
有关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异 |
C.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异既有垂直差异,也有水平差异 |
D.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都是由于热量因素造成的 |
下图是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我国四个区域。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划分的自然指标是( )
①降水量 ②积温值 ③蒸发量 ④大气湿度
A.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甲、乙区域分界线的东段,具有的地理意义还有( )
①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③我国1月0℃等温线位置 ④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 |
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 |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
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
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 |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