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史从时间尺度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尺度,其中历史时期是指
A.距今一万年以前 B.第四纪冰期后的近一万年来
C近一两百年来 D.近几十年
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的气候资料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陇海-兰新线”说法正确的是
A.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与京九线相交的铁路枢纽是郑州
C.只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
D.连云港与“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所属自然带类型相同
2.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
C.甲地昼长长 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
3.甲地的气候资源对瓜果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①气温日较差大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强④日照时间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与甲乙段沿线区域目前主要生态问题无关的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 洪涝灾害
图1为北京市降水量与日照射数统计图,其中日照时数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读图,回答1、2题。
北京市2008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相比
A.4、5月降水偏多,有效缓解旱情 | B.7月降水少,因受低气压控制 |
C.9月降水多,有利于春小麦的播种 | D.全年降水量少,属于偏旱年份 |
图中5~6月日照时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昼变长夜变短 | B.降水量的增多 |
C.沙尘暴次数少 | D.海拔高度影响 |
图4各坐标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指示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读图4完成8、9题。
若仅考虑三种因素,区位条件评价正确的说法是
A.B最优 |
B.H最优 |
C.F最差 |
D.D最差 |
若用此图分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此图表示聚落区位因素,则B地聚落最有可能呈带状分布 |
B.若此图表示农业区位因素,则A地需要解决灌溉水源 |
C.若此图表示工业区位因素,则E地水运条件最好 |
D.若此图表示人口区位因素,则G地人口不可能分布在河谷地区 |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图3回答6、7题。
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 |
B.地理信息系统 |
C.遥感技术 |
D.实地勘测技术 |
天津和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不同于其他沿海地区的重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 | B.厄尔尼诺现象引发气候异常 |
C.经济发达,对地下水需求量林 | D.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快 |
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之间相隔3亿-4亿年 |
B.中生代的冰期出现在侏罗纪,那时恐龙繁盛 |
C.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
D.踞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
读我国某地气候资料表,回答10—11题。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6-8月 降水量 |
12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 |
年降水量 |
主导风向 |
-5.4℃ |
24.8℃ |
492㎜ |
85㎜ |
695㎜ |
冬季:偏北风 夏季:偏南风 |
关于该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甜菜
②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
③农作物一年二熟
④农作物两年三熟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季节变化小 | B.含沙量大 | C.季节性河流 | D.有春、夏两个汛期 |
2009年夏,莫拉克台风先后在台湾、福建等省登陆,造成重大灾害。
台风大多形成于
A.5°N~20°N的热带洋面 | B.5°S~20°S的热带洋面 |
C.20°N~30°N的亚热带洋面 | D.20°S~30°S的亚热带洋面 |
构成台风灾害的三因素是强风、暴雨和
A.海啸 | B.风暴潮 | C.泥石流 | D.滑坡 |
莫拉克台风在福建登陆,受其影响的浙南沿海地区遭遇强台风的风向是
A.西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东南风 |
读全球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分布图,完成 19~20题。
导致60°S和60°N的气温年较差相差巨大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海陆分布 |
赤道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于其它地区,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
A.年日照时间比其它地区长 |
B.冬夏昼夜长短差幅比其它地区小 |
C.年降雨量比其它地区多 |
D.对流层厚度大,保温作用强 |
2010年3月27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数百个城市展开,旨在倡导民众关注全球变暖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图1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先后顺序是
A.旧金山一惠灵顿—莫斯科一雅典—伦敦 |
B.伦敦一雅典一莫斯科一惠灵顿一旧金山 |
C.伦敦一旧金山一惠灵顿一莫斯科一雅典 |
D.惠灵顿一莫斯科一雅典—伦敦一旧金山 |
活动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白昼最长,利于开展“Earth Hour”活动 |
B.惠灵顿与伦敦的气候特点一致 |
C.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了四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 |
D.当地日出时间最早的是莫斯科 |
“早晨出发时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只见路边所有黑色的树枝全部变成了金枝铜干。但是,不到一百公里光辉渐淡,终于一片昏昏沉沉……大雾不知从何升起,车窗上又噼噼啪啪响起雨点,从此这雾再也不散,这雨再也不停……”(摘自余秋雨文集)
材料中叙述的自然现象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
A.12月,南美洲的南端 | B.12月,北欧 |
C.12月,我国的四川盆地 | D.12月,我国的漠河 |
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极地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雾淞通称“树挂”,其形成过程是:空气中湿度比较大,白天的气温比较高,空气中的水分在白天形成雾,而接近晚上,随着气温的降低,雾气和水汽遇凝华在枝叶上形成冰晶。读图5,回答8—9题。
图中最易出现“雾凇”美景的是
A.A地 | B.B地 | C.C地 | D.D地 |
在著名的雾凇的观赏胜地,当地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这说明
A.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
B.观赏“雾凇”须选择观赏时机 |
C.正午时分,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 |
D.只有有雾的夜晚才能形成“雾凇” |
图3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 题。
1.该月份,①②两地相比较
A.①地风力较大 B . ②地风力较大 C.两地风力相当 D. 两地风力大小均取决于地面摩擦力
2.③地该季节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 . 东北风 D.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