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季,湘、鄂等省区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有人在抗旱中,发现《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1~2题。
对湘、鄂等省区2007年酷热干旱原因的说法,最能让人信服的是
A.受三峡大坝阻挡,夏季风难以到达 |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副高强度偏大 |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地降水偏少 |
D.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降水偏少 |
“寻即降雨”的“祁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是
①温度升高,加快江水的蒸发
②灰烬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
③造成空气的不稳定性,形成上升气流
④气压降低,引导热带气旋深入峡谷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16日,印尼爪哇岛中部多个地区因持续暴雨发生塌方,已造成至少61人死亡,36人失踪。回答1~2题。
读爪哇岛气候资料图,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 B.热带雨林气候 |
C.热带草原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下列关于本次大会讨论的问题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
下图为“我国某山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长白山 | B.秦岭 | C.青藏高原 | D.南岭 |
下列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 D.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 |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3—34题。
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若图中②、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 | B.经度位置不同 |
C.大气环流不同 | D.下垫面状况不同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13—14题。
影响我国东部各地霜期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 B.降水 | C.地形 | D.植被 |
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气温日较差小 | B.地面辐射强 | C.风力强劲 | D.大气逆辐射强 |
图3为某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据图完成6-8题。
图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2000m | B.1500m | C.1000m | D.500m |
图中揭示的降水规律是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
B.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
C.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不大 |
D.在一定海拔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越多,超过一高度则海拔越高降水越少 |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这次暴雨为
A.地形雨 | B.锋面雨 | C.台风雨 | D.对流雨 |
下图表示某地区“最冷月等温线”和图中“河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甲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温和多雨 | B.全年炎热干燥 |
C.高温期多雨期一致 | D.雨热不同期 |
根据图中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盛行西北风 | B.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
C.盛行西南风 | D.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
与河流南岸相比,河流北岸
A.河流侵蚀较严重 | B.泥沙淤积严重 |
C.此季节河流含沙量小 | D.南岸潜水位低于北岸 |
下图中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则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
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
C.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D.受暖流的影响降水多
读下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回答23~24题。
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分别是( )
A.甲地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 |
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
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
D.乙、丙分别属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
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B.乙地盛行西北风 |
C.丙地盛行西北风 | D.乙地高温多雨 |
读某民居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1、图2)和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图3),完成18~20题。
该民居区位于图3中的(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景观出现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B.图2景观出现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
C.该类民居主要是用于防御地震 |
D.该景观所在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 |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 |
B.②终年受信风控制 |
C.③最大分布地区在南美洲 |
D.④影响地区多洪涝灾害 |
读下面两图,回答14—15题。
两地均出产柑橘,但是又有差异 ( )
A.左图所在地柑橘比右图所在地酸,但皮薄 |
B.左图所在地柑橘比右图所在地酸,但皮厚 |
C.左图所在地柑橘比右图所在地甜,但皮厚 |
D.左图所在地柑橘比右图所在地甜,但皮薄 |
产生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 | B.水源 | C.土壤 | D.气候 |
读“我国东部某地的气候资源表”,完成12—13题。
1月均温 |
12℃ |
3~5月降水量 |
460 mm |
7月均温 |
28℃ |
6~8月降水量 |
440 mm |
>10℃积温 |
7400℃ |
9~11月降水量 |
520 mm |
年降水量 |
1580mm |
12~2月降水量 |
160mm |
该地有可能是 ( )
A.长春 | B.北京 | C.青岛 | D.福州 |
下列关于该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 |
B.全年多雨,季节变化小 |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D.该地河流补给最主要的类型是雨水补给 |
下图为“30°N纬线上部分地区的降水图”。读图完成8~9题。
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高低 | B.大气环流 | C.距海远近 | D.洋流性质 |
图示纬线穿过的板块数目是 (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5—8题。
PQ线位于 ( )
A.北半球、东半球 | B.南半球,西半球 |
C.北半球,西半球 | D.南半球,东半球 |
X、Y、Z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B.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C.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
D.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
X、Y、Z三地的地形分别是( )
A.高原、高原、高原 | B.山地、平原、高原 |
C.高原、平原、高原 | D.高原、平原、平原 |
Y地所在国是( )
A.世界著名的农牧业国家 | B.所大大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
C.所在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 D.羊毛、小麦的重要输出国家 |
读某地气温和降水玫瑰图,回答15~16题。
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热带雨林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该地区可能是 ( )
A.两河流域 | B.华北平原 |
C.墨累—达令盆地 | D.珠江三角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