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在a、b、c三条曲线中,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的分别是( )
A.a和b | B.b和c |
C.c和a | D.c和b |
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下列与阶段Ⅳ最相符的国家是( )
A.中国 | B.美国 |
C.印度 | D.越南 |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良好 |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
C.腹地范围广阔 | D.技术水平高 |
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 B.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
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 | 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 |
图示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A.资源短缺 | B.劳动力短缺 |
C.环境质量下降 | D.农产品供应不足 |
矿业城市主要是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很多矿业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的严重威胁。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关于矿业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属性决定了该类城市必然衰退 |
B.矿业城市在成长期就业机会多,经济增长最为迅速 |
C.繁荣期的矿业城市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均衡 |
D.衰退期的矿业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环境质量最差 |
避免“矿竭城衰”的可行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矿替代产业 |
B.从区外大量输入矿产资源,加速进入新生期 |
C.停止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该类城市的唯一出路 |
2014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制造业升级换代,许多企业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以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企业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主要是为了应对
A.日益上涨的劳动力成本 | B.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
C.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 | D.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 |
积极推进“机器取代人”的企业最可能是
A.汽车制造 | B.玩具制造 |
C.普通服装 | D.玻璃制造 |
读下表“工业化阶段表”及下图“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下列各题。
表
工业化阶段 |
人均GDP(美元) |
第一产业比重 |
第二、三产业比重 |
初期 |
<2000 |
>20% |
<80% |
中期 |
>2000 |
<20% |
80%-90% |
后期 |
>4000 |
<10% |
>90% |
长江流域 |
3350 |
9.71% |
90.29% |
据图表判断,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A.湖南、安徽、重庆 | B.四川、云南、江西 |
C.广西、湖北、云南 | D.上海、浙江、江苏 |
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
C.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 D.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
2013年11月13世界气候大会在波兰华沙开幕,会议推动各国政府在2015年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包括一些重要的新决议,通过保护森林、节能和灾害预防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大 |
B.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量较大 |
C.城市化速度与碳排量呈正相关 |
D.各国应承担同等的碳排放责任 |
当前我国应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是( )
①开展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
2002年 |
2003年 |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
珠江三角洲 |
6 |
52.1 |
41.9 |
5.1 |
54.6 |
40.3 |
长江三角洲 |
4.9 |
49.8 |
45.3 |
4.1 |
52.4 |
43.5 |
京津冀 |
10.0 |
45.7 |
44.3 |
9.5 |
47.2 |
43.3 |
大东北 |
12.8 |
49.7 |
37.5 |
12.5 |
50.4 |
37.1 |
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
C.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
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①技术密集型工业 ②资源密集型工业 ③劳动密集型工业 ④资金密集型工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
2002年 |
2003年 |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第一 产业 |
第二 产业 |
第三 产业 |
|
珠江三角洲 |
6 |
52.1 |
41.9 |
5.1 |
54.6 |
40.3 |
长江三角洲 |
4.9 |
49.8 |
45.3 |
4.1 |
52.4 |
43.5 |
京津冀 |
10.0 |
45.7 |
44.3 |
9.5 |
47.2 |
43.3 |
大东北 |
12.8 |
49.7 |
37.5 |
12.5 |
50.4 |
37.1 |
四个地区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
C.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
与其他三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技术密集型工业 ②资源密集型工业 ③劳动密集型工业 ④资金密集型工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 |
基础设施较完善 |
B. |
更接近消费市场 |
C. |
资金供应较充裕 |
D. |
更易招募劳动力 |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 |
从事商业活动 |
B. |
留守子女上学 |
C. |
兼顾务工务农 |
D. |
扩大种田规模 |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 | B.人口密度较大 |
C.水资源短缺 | D.洪水灾害频发 |
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 | B.土壤深厚肥沃 |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H国IT产业迅速发展,但该国的基本国情也使得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表a 2006-2008年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百万美元)
表b 2010年H国、世界平均受教育程度(%)
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 | B.劳动密集型 | C.资源密集型 | D.资本密集型 |
H国第三产业出现如图所示特点的可能原因是,该产业
A.发展速度在减缓 | B.劳动力素质较高 |
C.金融业比重较小 | D.提供就业岗位多 |
有学者提出H国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难以持续,其主要理由可能是该国
A.人口发展基数太大 | B.服务业发展到达顶峰 |
C.外资投入行业失衡 | D.高素质人口比重偏低 |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正处于( )
A.初期阶段 | B.中期阶段 |
C.后期阶段 | D.逆城市化阶段 |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B.城镇新增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图为“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广东省发展战略的正确叙述是( )
A.北部山区发展生态农业,重视水土保持 |
B.粤东沿海发挥科技优势,建设高科技工业区 |
C.粤西沿海矿产、能源丰富,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D.珠江三角核心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 B.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
C.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 D.人口增长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