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 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表是某品牌冷风扇生产厂家利用暑假三天时间分别对某中学教室加湿冷风扇做的测评(都以出风口前1.5米距离为标准)统计分析表。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读表格及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时间
开机前
开机15分钟后
降温与节能效果
8月16日
温度38.7℃,湿度25.7%
温度20.4℃,湿度60.8%

8月18日
温度42.9℃,湿度21.3%
温度27.5℃,湿度62.3%

8月20日
温度42.8℃,湿度23.4%
温度24.8℃,湿度57.9%

 
该地最可能位于

A.广东省 B.福建省
C.四川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C.体现综合周力,加强经济交流
D.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高技术工业 D.农产品加工工业

近年来在经历“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如下图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获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12。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读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图,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将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湖南、广西等地,主要是考虑迁入地有

A.先进的科技 B.广阔的市场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长江的“黄金水道”条件 B.劳动力价格较低
C.土地价格较低 D.经济基础雄厚

产业转移对“长三角”的影响是

A.利于产业升级换代 B.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C.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D.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图乙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C—A—B       D.B—A—C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 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 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经济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的点。目前,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变化显著。下图示意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轨迹,下图示意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

A.南北差异变化比东西大
B.差距仍在持续的扩大
C.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显著
D.北部和西部不断衰退

关于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合理的是

A.继续巩固珠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B.扶持北部地区发展科技密集型产业
C.优先完善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D.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区域间的相互竞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图示表示某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Ⅰ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附加值

B.

降低人工成本

C.

缩小规模

D.

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

基础设施好

B.

交通便利

C.

销售市场大

D.

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

打造自主品牌

B.

扩大生产规模

C.

产品款式多样

D.

增强国际影响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第三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三条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分别对应的产业是(  )

A.服务业、工业、农业 B.工业、农业、服务业
C.农业、服务业、工业 D.农业、工业、服务业

据图可知(  )

A.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①
B.②阶段国内人口迁移主要为农村迁入城市
C.③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降低
D.④阶段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最显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下图为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下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广东人口分布

A.东部多数市县人口级别显著提高 B.西部多数市县人口级别显著提高
C.东部人口较稀,西部人口较密 D.全省人口分布较均衡

广东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量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大学数量迅猛增长 D.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广东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龄化
B.社会负担加重,经济发展减速
C.城市化发展迅速,交通、住房压力减轻
D.由粮食基地转化为粮食调入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地理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