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特征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图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宇宙探测
地球的普通性
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锋面系统与天气
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气图
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海洋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地壳的物质组成
矿物和岩石的关系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类型的判读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表现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乡村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形成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主要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防治
新能源的开发
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全球性和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后果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与人口、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与国情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中国的领土组成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大都市的区域辐射功能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常用地图投影及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遥感图像在地图制作中的作用
遥感的主要功能
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
GPS在军事、野外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
GIS的基本功能
地图数字化的基本方法
GIS软件中建立数据表
GIS软件中改变图层显示的方法
GIS的查询方法
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
浏览网络GIS地图,查询有关信息
3S技术的综合应用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含义
宇宙与地球
宇宙
“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观点
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意义
天球坐标系简图
星图
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太阳系和地月系
太阳的圈层结构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月球概况及其运动特征
月相图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演化
地质年代的划分
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海陆分布及地表形态特征的原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表景观图
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底地形图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洋开发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海洋能的开发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风暴潮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啸的成因及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海洋权益
内水、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
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旅游点的选择和合理的旅游路线
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旅游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现代旅游的特点和要素
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城乡分布、规划
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项目选址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乡规划中工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农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商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规划中文化业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寒潮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干旱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洪涝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信息技术在灾害预测、灾情监测评估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环境保护
环境与资源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环境污染与防治、管理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材料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

 
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
2005年
2001年
2005年
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
一、二、三产业比例
人均GDP,(元)
长三角
138l
5024
41.3%
4:  55:  41
40612
珠三角
1684
4107
17.9%
3:  51:  46
4199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①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        ②国家给予各区域的对外开放政策
③原有的社会经济及科学文化基础    ④区域所拥有的气候条件与矿产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建立产业转移园区主要将有利于     (   )
①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②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③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④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政策领先优势明显下降           ②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③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       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对外贸易总额 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图7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图,完成12~14题。

80 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食品加工业 B.电子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引起此产业由较为分散到集中的区位因素最主要是

A.技术因素 B.自然资源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市场因素

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人口迁移 D.西气东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读“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图1),完成 1~2题。
 
1.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 阶段的发展,甲区域 (   )
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 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2.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   )
A.德国    B.巴西    C.英国 D.美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图历届广交会参展客商人数和成交额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春夏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B.广交会是中国目前仅次于上海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C.广交会始办于1977年
D.广交会的客商人数和成交额图总趋势是以增长为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中村”现象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商业的发展
B.珠江三角洲地区已产业升级完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C.国际经济环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键因素
D.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山东潍坊和广东阳江都背山面海,旷野辽阔,放风筝是两地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活动,故两地均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天气晴朗和风吹起的季节,是纸鸢上天的好时机。据此回答下题。
依照传统,两地的风筝节盛会应分别在(  )

A.春季、秋季 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秋季、春季

利用风筝产品和风筝活动进行招商引资,是发挥经济区位因素中的(  )

A.劳动力素质优势 B.接近市场优势
C.工业惯性优势 D.文化品位优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

A.京广线、京沪线 B.京九线、京沪线
C.京广线、京九线 D.焦柳线、宝成线

“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其中珠江三角城市群以大珠江为 核心,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头的两个副省级市和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市、博罗市、惠东县和肇庆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 和四会市。(如图)据此完成下题。

珠江三角洲和美国的“硅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与美国的“硅谷”相比,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工业侧重于

A.劳动力指向型 B.能源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科技指向型

21世纪,为减轻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比重将增加的能源是
①石油  ②天然气  ③水电  ④核电  ⑤煤电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重酸雨区,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
B.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
C.酸雨不仅影响生物生长,甚至会腐蚀建筑,还会危害人类健康
D.该地区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来源:区域经济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地理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