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完成第题。

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题。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深圳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宝安、龙岗两区现有的27万农村人口,也是深圳最后的27万农民,将全部“洗脚上田”,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据此回答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改造重要的措施之一是把农民房拆掉,将原来的8层变成了30层
B.保留原来的农村教育、医疗、工业措施管理、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等一整套模式
C.通过城中村改造来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农民一次性办理“农转非”
D.把过于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经济逐步向私房出租为主要模式的物业经济转变

参考江苏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得措施,下列适合深圳的有(   )

A.依靠农村、服务农村、联合农村、做大农村产业
B.深圳城市规模过大,转变思路,把城市居民逐步向农村转移
C.行政区划调整是加快深圳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如龙岗、宝安区
D.加快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尤其是钢铁、汽车、化工等大型企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读图回答题。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日本工业化率 B.②——中国工业化率
C.③——日本城市化率 D.④——中国城市化率

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于日本 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 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题。

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转移,苏南腾笼,苏北引凤。
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是  (   )

A.交通便利 B.市场广阔 C.科技水平高 D.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产业转移对苏南、苏北地区的影响是                (   )

A.不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B.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C.不会对苏南、苏北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D.促进苏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降低了苏南的城市化水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0月31日,中科院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1.3%,首次突破50%。这必将引起未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据此回答题。
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   )

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D.城市规模无限扩大----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题。

行业
比重
行业
比重
行业
比重
电子设备制造
96.61
仪器仪表
97.03
专用设备制造
77.19
化学制品
79.92
电气制造
89.03
印刷业
65.53
交通运输设备
87.47
家具制造业
80.00
 
 
黑色金属冶炼
59.21
有色金属冶炼
76.65
 
 

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较为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
①电子工业 ②采掘工业 ③重化工业 ④核工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布局类型主要是(  )

A.原料指向型 B.能源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读下图完成题。

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问题。
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城市工业产值增加 B.城市人口总量增加
C.城市面积扩大 D.城市数量增加

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A.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
B.工业化限制城市化
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D.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得益于

A.优惠政策 B.便利的交通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资源丰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问题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