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2011年春节刚过,年逾一年的“用工荒”再袭沿海省市。回答下列各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哪些产业受到“用工荒”的影响最大
A.电子工业 | B.食品工业 | C.钢铁企业 | D.纺织服装 |
下列关于我国沿海地区“用工荒”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沿海地区工人劳动强度过大 ②沿海地区生活成本上升
③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④我国人口出现老龄化特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下图显示某一产业转移到我国沿海的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产业最有可能是
A.航空航天工业 | B.高级服装设计业 | C.高新技术产业 | D.电子装配业 |
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和技术 | B.交通和市场 |
C.矿产和政策 | D.地价和工资 |
那些老广州的朋友们却总爱回忆起1984年的广州郊区……那时的珠江两岸尽是芦苇,一派“芦花似雪雪茫茫”的景象。……才20多年的时间,我们生活的区域已经离得越来越远,我们的城市也已经大得无边了。……这个地区,已成为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市密度最大、全球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这就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据此完成以下问题。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程度高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人口数量多 ②城镇数量多,密度大 ③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④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完善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
①城市化发展以小城市为主导 ②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 ③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④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倒闭潮”“民工返乡潮”“外企老板人间蒸发……2008年10月和11月间,流言和恐慌笼罩在珠三角上空。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应( )
①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②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③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结构层次 ④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崛起了大量的以专业生产某一类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城镇,如南海平洲的制鞋,顺德乐从的家具等,这些工业镇往往“一镇一品”,颇具特色。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因素中,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 )
A.平坦的地形 |
B.丰富的矿产资源 |
C.优越的地理位置 |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这些工业镇的工业多是属于 ( )
A.大量消耗能源的工业 |
B.大量消耗原材料的工业 |
C.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尖端工业 |
D.劳动密集型工业 |
下表为“我国各地区的农民工人数与工资水平(2009年)”,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
B.工资收入是影响农民工人数变动的唯一因素 |
C.东部农民工人数减少,会加重“春运”压力 |
D.东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减少是因为工资低于中西部地区 |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
C.发展鱼塘—台田立体生产模式 |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
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 D.促进工业的分散 |
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
B.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
C.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
D.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
如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温州模式的是:( )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
A.地理位置优势 | B.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
C.矿产资源丰富 | D.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
D.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由工农业为主到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要完成工业化 ( )
A.农业就业比重要上升 | B.农业就业比重要下降 |
C.城镇人口比重要下降 | D.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要下降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的差异表现在 ( )
A.第二产业比重过大 | B.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
C.城镇人口比重过大 | D.工业生产规模过小 |
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
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
B.劳动力成本低
c.水资源丰富
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D.发展资金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以下问题。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 | B.④② |
C.③① | D.③④ |
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时间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④③①② | D.③④②① |
读图,完成小题。图中③表示河北省的 ( )
A.第一产业 | B.第二产业 |
C.第三产业 | D.全省平均值 |
下列有关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北省城镇化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
B.工业化和城镇化联系不大 |
C.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快速途径是大力发展工业 |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途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