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广新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 |
B.环境污染范围减少 |
C.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
D.有利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
读下表,完成小题。
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变化情况表
时期 |
20世纪90年代前期 |
20世纪90年代中期 |
2000年以来 |
主要产业 |
制鞋、家具制造 |
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 |
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 |
由表可知,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
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
D.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关于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品销售方向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 |
B.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
C.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
D.由于产业外移,会使台湾经济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
下列关于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第一产业将逐渐减少 | B.在第二产业将逐渐增加 |
C.在第三产业中将先增后减 | D.在每个产业都是逐渐增加的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 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 ~2010 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990 ~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调整产业结构、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也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文章称此现象为“用工荒”。结合上图,完成小题。
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工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
A.甲→丁 | B.乙→丁 |
C.丙→甲 | D.甲→乙 |
图12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人均工资,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12,完成问题
由图12可以推断,该区域 (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
B.T0—T1年吸引的技术导向型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
A.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
B.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区域经济中,产业的转化趋势是
A.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B.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 |
C.第一产业超过第二产业 | D.第一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 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 |
离原料产地较近 |
B. |
离消费市场较近 |
C. |
劳动生产率较高 |
D. |
劳动力价格较低 |
2. 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 |
原料价格 |
B. |
劳动力价格 |
C. |
投资环境 |
D. |
市场需求 |
3. 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 |
原料使用量 |
B. |
劳动力使用量 |
C. |
运输量 |
D. |
设备费用 |
读图11回答问题。
图11
图中,促使香港—珠三角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 | B.科学技术 | C.交通运输 | D.市场 |
2009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 B.我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 |
C.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 D.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 |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
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
B.污染严重,水质差 |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
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
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甘肃省 | B.江苏省 | C.贵州省 | D.海南省 |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
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
鞍山市作为我国主要的矿业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
B.对有污染的的钢铁工业整体迁移,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
C.将钢铁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世界“钢都” |
D.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电子、航天、等高科技工业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 |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 |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 |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 |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 | B.劳动力 | C.市场 | D.原料 |
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