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小题。

有关此农业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效地缓解中部地区的水土流失 ②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 ③中、西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 ④各自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易地育肥”对草场建设的意义在于(  )
①为产粮区提供大量畜力 ②减缓对草场的压力 ③有利于实施退耕还草 ④为产粮区提供充足的有机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小题。

a

b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调整棉花生产布局,提出“南方稳定,北方发展,新疆大发展”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棉花产业发展迅速,棉花总产、单产、调出量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据图完成小题。

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市场广大 B.政策支持
C.科技进步 D.劳动力廉价

图中产棉区Ⅰ与Ⅱ相比,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是(  )

A.耕地面积大 B.热量条件好
C.光照条件好 D.机械化水平高

新疆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C.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D.完善棉花流通体系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了完善了的中心外围理论,它揭示了经济地理聚集内在的运行机制。他认为集聚力和离心力都受到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影响,当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企业趋向于集聚;反之则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读“集聚力与离心力与贸易自由化关系图”,根据题意完成小题。

以下对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
B.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负相关
C.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离心力变速快
D.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变速快

关于图中M和N两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
B.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将一直趋向于集聚
C.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出现不断分散的现象
D.处于N区域的企业趋向于分散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经济增长状况统计表,完成小题。

 
天津
上海
湖南
湖北
四川
重庆
内蒙古
陕西
贵州
GDP(亿元)
11 190
19 195
19 635
19 594
21 026
10 011
14 000
12 391
5 600
增速(%)
16.4
8.2
12.8
13.8
15
16.4
15
13.9
15

关于统计表中各省级行政区2011年经济发展的比较,正确的是(  )

A.贵州发展水平最低,增长速度较快
B.“两湖”生产总值最高,经济实力最强
C.重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条件最好
D.上海经济增长最慢,人均GDP降低

关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经济增长快,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B.中部地带经济实力强,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C.西部地带发展潜力小,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贫乏
D.中、西部地带发展机遇好,主要原因是承接产业转移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调整产业结构、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也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文章称此现象为“用工荒”。结合上图,完成小题。

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工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

A.甲→丁 B.乙→丁
C.丙→甲 D.甲→乙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图示黄河河段(  )

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7、8月份
C.含沙量小
D.无凌汛现象

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②消除城乡差别 ③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④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表,完成小题。
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变化情况表

时期
20世纪90年代前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
2000年以来
主要产业
制鞋、家具制造
计算机外设部件制造
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

由表可知,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D.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关于台商向祖国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品销售方向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
B.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C.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D.由于产业外移,会使台湾经济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欧洲第三大河。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长2 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第聂伯河流域图(下图)。

材料三:第聂伯河相关资料(见表1、表2)。
表1

河段划分
上游
中游
下游
分界点
基辅
札波罗热
入海口
(赫尔松附近)
多年平均径流量
1 380 m3/s
 
1 670 m3/s

 
表2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
冬季
比例
61%
24%
15%

(1)简述第聂伯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分析乌克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特点。
(2)该城市周围属于稻作农业区,稻草是大宗的造纸原料之一,用稻草浆可制作出不透明度较高、吸墨性能好、纸质柔软的凸版纸。该城市在发展规划过程中,将M地区规划为造纸工业园区,试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这一规划进行评价。
(3)简述M工业园区的建成对该地域城市化产生的主要影响。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1)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2)。
表1 土地利用结构/%

方案
耕地
经济林
生态林
草地
鱼塘
其他
A
62.3
22.5
10.6
2.8
1.6
0.2
B
22.6
16.6
36.2
19.3
5.1
0.2

 
表2 经济、环境效益比较(现在数据为100)

方案
土地侵
蚀量
地表径
流量
每亩土地年收入
1~5年内
6年以后
A
72
85
80
150
B
36
68
62
260
 

 
材料三: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
(2)图中M、N两地比较,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   地,试分析原因。 
(3)材料二中M地的A、B两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中,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试依据材料说出理由。
(4)与珠江三角洲比较,1992~2007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来源: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