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为 (  )

A.巴西 B.澳大利亚 C.印度 D.俄罗斯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为(  )
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粮食产量减少
④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题。

自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下降 B.波动上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则

A.热带地区降水增加
B.高纬度地区农业减产
C.海水蒸发加剧,海平面下降
D.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加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氟利昂的大量使用
③森林植被的破坏
④人口的增加导致呼出的CO2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漫画“动物的对话”

材料二  2012年3月31日20:30-21:30,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再次展开,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该宣传旨在鼓励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来关注环境问题并付诸行动。
材料三 “1870-1990年全球气温变化图”和“1900-2100年预测海平面变化图”

(1)材料二中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上述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世界自然基金会(WFF)为什么发起“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
(3)请把材料三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能源供应配合比例转为偏向低碳燃料和天然气,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供应和需求状况不便
 
21世纪前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21世纪后半叶转换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表,回答题。
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

温室
浓度(mg/m3)
年增长
率(%)
生存期
(年)
温室效
应强度
(C02=1)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气体
1750年
1990年
C02
280
353
0.5
50~200
1
55
氟氯烃
0
0.00085
2.2
50~102
3400~l50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ll
15
N20
0.00089
0.0003l
0.25
120
270
6

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B.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C.使太阳活动增强,从而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962~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变暖”已成事实,而有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题。
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等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

“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回答题。

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

A.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
B.伦敦—雅典—莫斯科—惠灵顿—旧金山
C.伦敦—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
D.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旧金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中有四个城市位于东半球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
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一致

该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抑制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应对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破坏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荒漠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880~1980年海平面变化示意”,据此完成题。

根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   )

A.总体上变化不大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
C.呈直线上升 D.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

近几十年,长城站附近南极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由于(   )

A.人们的填海造陆 B.强烈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最主要是因为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候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炎热难耐 B.陆地面积缩小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20世纪中国大范围降水正负比值的多年变化曲线图”及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气候学和长期预报中常用气候要素的距平值,表示当年值偏离常年值或单点要素值偏离区域平均值的情况。降水距平比值=当前值-多年均值

(1)我国20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降水最少的年份是                           
最多的年份是                             
(2)结合下表,可以看出我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呈现出       变化规律,根据此规律填出表格中1961——1970年的气候状况。
中国冷暖与干湿气候的变化(1921—1970年)

年代
1921—1930
1931—1940
1941—1950
1951—1960
1961—1970
干湿状况

湿

湿
 
冷暖状况




 

(3)试分析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题。
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歌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签署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新的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回答题。
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臭氧、④碳氢化合物、⑤氟利昂,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