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极冰层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生态破坏等因素,土壤、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减弱 |
B.北极冰层面积减少是不可逆转的 |
C.南北极的冰层,将阳光反射回太空,会减缓冰层的融化 |
D.此现象将对世界海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
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影响长治盆地寒潮发生总次数多于东西两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海陆位置 | C.太阳辐射 | D.大气环流 |
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目的是
A.提高地表温度 | B.降低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 |
C.减少地表蒸发量 | D.降低气温 |
图中阴影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地形角度分析,平原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①—④中表示龙卷风灾害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海啸也是美国本土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海啸形成原因不包括
A.海底地震 | B.火山爆发 |
C.水下塌陷和滑坡 | D.强烈大气扰动 |
2008年7月25日热带风暴“凤凰”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沿海有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回答6~8题。
图1的四幅图中,能反映热带风暴“凤凰”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台风灾害的破坏力主要来自
①海啸 ②风暴潮 ③地震 ④沙尘暴 ⑤暴雨 ⑥狂风
A.①②④ | B.②⑤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辩证地看台风过境有利有弊,台风经过给沿途地区带来的好处是
A.促进土壤发育 | B.缓解旱情 |
C.增强人们抗灾能力 | D.增加生物多样性 |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粮食、经济损失,这种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旱灾 ②地震 ③洪涝 ④风暴潮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为形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因素是
①致灾因子的强弱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③地质构造的不同 ④灾情大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孕灾环境的构成,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大气圈 ②岩石圈 ③水圈 ④生物圈 ⑤受灾体 ⑥灾情
A.①②③⑥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 |
研究发现,我国可供水稻生长的安全生长期延长了6-10天,而水稻实际生长期却在缩短,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全球变暖,积温上升 | B.科技进步,品种改良 |
C.市场需求扩大 | D.运输条件改善 |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 | B.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
C.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 D.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 | 蒙古高原 | B. | 亚马孙平原 |
C. | 巴西高原 |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大气成分的差异 | B. | 海陆分布的差异 |
C. | 太阳辐射的差异 | D. | 大洋环流的差异 |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引发海啸。结合图1和图2,回答1~3题。
此次地震
A.发生于北京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 |
B.震中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
C.通过遥感技术(RS)进行了准确的预报 |
D.引发了海啸,体现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A.图2中图例所示的①<②<③ | B.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量比夏季多 |
C.E地最高月均温出现在7月份 | D.首都东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
E、F两地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E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而F地位于背风坡 |
B.冬季F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E地位于背风坡 |
C.夏季E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F地位于背风坡 |
D.夏季F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而E地位于背风坡 |
读“20世纪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灾害是
A.台风 | B.滑坡 | C.洪涝 | D.地震 |
造成图示状况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经济水平 | B.人口密度 | C.地貌形态 | D.季风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