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 题。
23.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4.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25.若救护直升机位于甲图中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A、B、C、D四点中的何点,才能被救护人员直接观测到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读表回答(1)—(3)题。
名称 |
热带低压带 |
热带风暴 |
强热带风暴 |
台风 |
强台风 |
超强台风 |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
6级—7级 |
8级—9级 |
10级—11级 |
12级—13级 |
14级—15级 |
16级或以上 |
(1)热带气旋“桑美”于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
A.强热带风暴 B.台风 C.强台风 D.超强台风
(2)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
A.逆时针向外辐射的大漩涡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3)“桑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①风暴潮 ②地震 ③狂风 ④暴雨 ⑤沙尘暴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2006年5月16日23时28分,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岸继2004年12月26日发生巨大地震以来,再次发生7.2级地震。读图完成(1)-(2)题。
(1)两次地震的发生都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图示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破坏性 B.规律性 C.地域性 D.关联性
全球变暖的后果有
A.因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 | B.中纬度温带地区降水倍增 |
C.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 D.高纬度地区因气温升高而使降水减少 |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拟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比较说明某种地理现象。实验步骤:①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的光源)下,保证两个玻璃盘接受同样的光照射,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②将一些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盘,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部碗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一个玻璃盘中;③在塑料瓶顶部钻一个小洞,将一温度计插入其中,并将另一温度计悬挂到另一个玻璃盘上。据此完成题。
3.该实验能证明的现象及其正确的步骤是
A.热力环流,①②③ B.地面热容量比较,③①②
C.温室效应,②③① D.城市热岛效应,②①③
4.上述实验结论应为
A. 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两盘之间空气交流显著
B.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完全相同,因为两盘内土壤热容量相同
C.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
D.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无法进行比较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
C.暖湿——暖干——暖湿交替变化 |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
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 B.黄赤交角的变化 |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A.雪线上升 | B.河流冰期延长 |
C.海平面下降 | D.两极冰川面积扩大 |
全球变暖虽然会给地球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但也会带来一些好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能源大幅度减少 |
B.全球变暖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加大,从而使世界各地的水资源更加充沛 |
C.全球变暖会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各地的农作物产量提高 |
D.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使于温带作物的生长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今年第13号台风“韦帕”于9月16 日8时在菲律宾东北部的洋面上生成,17日19时台风中心位于23.4oN、125.9o 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5米/秒)。预计台风中心将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6级(55米/秒)。
材料二:2007年第13号台风“韦帕”已于9月18 日5时加强为超强台风,最大可能在浙江台州的温岭一带沿海登陆。
(1)与台风“韦帕”登陆后移动路径无关的是:
A.地转偏向力 B.副热带高压外围气流运动C.中纬西风 D.低纬信风
(2)关于台风“韦帕”带来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带来大量降水可以缓解华北地区的伏旱旱情
B.可以调整高低纬度问的热量分布,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C.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D.使得部分地区短时间内气温下降
(3)近年来,台风监测、预警更准确,服务更及时、更具针对性,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幅度减少。目前在台风监测方面最主要利用了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006年7月5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生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据此完成(1)-(2)题。
(1)图7中箭头表示地理要素增大的方向,图示关联性正确的是:
(2)我国云南省防御地质灾害的措施不包括: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 | B.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
C.禁止一切工程建设,恢复自然植被 | D.积极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列纲要信号图,完成题。
1.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可能指
A.全球气候变暖 B.海平面的上升 C.沿海红树林破坏 D.城市数量增多
2.图中所示,事象“乙”可能为
A.大量极冰融化 B.低地被淹
C.动物向高纬度迁徙 D.领海与专属经济区面积扩大
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题。
3.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
4.上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5.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近年,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回答下列小题。
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 B.臭氧层空洞 |
C.环境污染 | D.酸雨危害严重 |
下列选项中,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
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
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 | 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 |
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是( )
A.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
B.大量砍伐森林,全球森林总覆盖率在下降 |
C.大量围湖造田、填海造陆,使水域面积变小 |
D.研究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右图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其间当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 | B.温暖——寒冷——温暖 |
C.暖干——暖湿——暖干 | D.湿冷——干冷——湿冷 |
在M时期,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 B.暖冬频繁 |
C.海平面下降 | D.水灾常年发生 |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A.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 B.总体表现为温暖湿润 |
C.一直较为寒冷干燥 | D.总体表现为温暖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