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18~20题。
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A | B.B | C.C | D.D |
从数量上看,A>B的原因是
A.大气对A具有削弱作用 |
B.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C.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
D.B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
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
A.辐射A减弱 | B.B辐射增强 | C.C辐射增强 | D.D辐射增强 |
下列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 |
B.各环流的位置是常年不变的 |
C.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部分 |
D.大气环流又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
2013年以来中国雾霾频频发生,哈尔滨市经历了数次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多次“爆表”。大气能见度很低,特别对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 |
B.白天大气对流运动旺盛 |
C.昼夜温差比无雾霾时较小 |
D.夜晚地面辐射大幅增强 |
读图,回答22~23题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最关键环节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如图3阴影所示)。读图回答11~12题。
日全食发生当日,下列四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 | B.上海 | C.武汉 | D.成都 |
当南京地区的人们观看日全食现象时,纽约时间(西五区)约是
A.7月22日22时 | B.7月21日20时 |
C.7月22日20时 | D.7月21日14时 |
据资料:公元前28年(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已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完成小题
记载中所写的黑气指
A.耀斑 |
B.X射线 |
C.紫外线 |
D.黑子 |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 |
B.色球 |
C.日冕 |
D.大气层之外 |
这种现象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周期大约为
A.11年 |
B.10年 |
C.9年 |
D.8年 |
读下图“800米高空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各点气压1>5>4 |
B.4点所对应的近地面气温较低 |
C.在800米高空空气如果做水平运动,将由5流向4 |
D.4地气压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的结果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月份甲乙丙丁四地气温高低关系正确的是
A.乙>甲 | B.丙>丁 | C.丁>甲 | D.乙>丙 |
下列地点与农业地域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甲——地中海式农业 | B.乙——混合农业 |
C.丙——商品谷物农业 | D.丁——大牧场放牧业 |
甲点位于北半球某经线与晨线的交点,6月22日甲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范围
A.0°~66.5° | B.23.5°~66.5° |
C.47°~90° | D.23.5°~90° |
某公司设计了一条节能减排太阳墙全新空调系统。读该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A.风能 | B.太阳辐射 | C.气压梯度力 | D.地砖偏向力 |
图示太阳墙所涉及的地理原理与下列诗句所涉及的地理原理相同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B.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C.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季节性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冻土。下图是“北半球南北方向多年冻土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我国季节性冻土冻结和融化的特点是( )
A.季节冻结层每年1月开始产生 |
B.季节融化层每年9月达最大厚度 |
C.季节冻结层每年4月达最大厚度 |
D.季节融化层每年6月开始产生 |
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冻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性气候强弱 | B.东中西地形差异 |
C.土体颗粒的组成 | D.植被种类的多少 |
下图为东非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该游牧活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和洋流 | B.洋流和地形 |
C.大气环流和地形 | D.海陆热力差异与洋流 |
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下图中甲图和乙图分别为“我国东部中纬度某山区南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图”,其中各点为不同海拔实测得到的气温值,线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气温变化趋势。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比夏季大 |
B.虚线可能代表北坡的气温变化 |
C.同海拔南北坡温差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
D.1月随高度增加温度变化幅度大于7月 |
甲图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下列有关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①北坡获得太阳辐射相对较少 ②北坡受冬季风的影响更明显
③南坡降水量丰富,大气保温作用明显④南坡为背风坡,下沉气流影响气温变化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A.天山 | B.阴山 | C.南岭 | D.秦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