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3),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回答6~7题。
6.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7.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 |
B.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的是对流层 |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
D.平流层不利于高空飞行 |
在著名的雾淞观赏胜地,由于形成雾淞的原因特殊,因此,当地人们有这样的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其中“晨看挂”的原因是
A.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历在枝叶上 |
B.日出前后,天气晴朗,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
C.日出前后,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最美丽 |
D.日出前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使得空气中水汽难以散去,增加了雾气中水汽的浓度 |
读图4,完成22-23题。
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的箭头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该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②③为垂直气流,①④为水平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丙>丁 |
C.乙>丙>丁>甲 |
D.乙>甲>丁>丙 |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
A.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
B.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大气受热过程,按发生前后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 |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 |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
C.乙地气压比②处低 | D.甲地气温比乙地高 |
在形成热力环流的区域
A.地面温度均很高 |
B.空气下沉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
C.空气上升区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
D.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也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