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农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每年入冬时,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消灭越冬害虫,减轻病虫危害 |
B.有利于提高地温,防止作物冻害 |
C.有利于防止土壤盐渍化,增加土壤肥力 |
D.有利于提高土壤墒情,防止春旱 |
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A.青海 | B.河南 | C.黑龙江 | D.湖北 |
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
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
B.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 |
C.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
D.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 |
B.空气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
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 |
D.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
2013年9月中旬,江浙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苏州这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下列各题。
日期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最低气温(℃) |
23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8 |
28 |
25 |
最高气温(℃)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8 |
30 |
天气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晴 |
阴 |
风力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弱 |
较强偏北风 |
这年9月17~25日,苏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
B.日温差降低,海陆状况 |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
D.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
此段时间,苏州地区( )
A.开始进入秋季 |
B.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
C.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
D.26日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强 |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实验验证的地理原理是
A.板块的碰撞运动 |
B.海洋中密度流的形成 |
C.地球自转的偏向力影响 |
D.大气的热力环流 |
中纸片A、B的偏动情况是
A.纸片A、B同时偏向冰块方向
B.纸片A、B同时偏向电炉方向
C.纸片A偏向冰块方向、纸片B偏向电炉方向
D.纸片A偏向电炉方向、纸片B偏向冰块方向
近地面气流持续上升,最终会冷却至它的凝结温度。其气温变化如图折线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该图所示原理可以解释( )
A.锋面形成过程 | B.大气保温作用 |
C.山脉背风高温 | D.地面受热过程 |
在2000米高度附近气温折线的变化是因为(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
C.高层大气很难得到地面热量 |
D.水汽凝结后释放其内部热能 |
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 |
B.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的是对流层 |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
D.平流层不利于高空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