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摘自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二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1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4分)
(2)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根据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现,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 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人民有请愿于议会之权。人民有陈诉于行政官署之权。人民有诉讼于法院,受其审判之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材料一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该法典有何影响?
(2)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采取什么体制制约总统权力?依据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建立以来,下面三个时代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0年代记忆:“新中国的第一……”


 
50年代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从无到有,众多的第一出现: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制造机床,第一座跨越天险的长江大桥,第一次修通开往青藏高原的公路……

80年代记忆:变革的年代


1979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0年:倒爷
1982年:下海
1984年:小平您好
1985年:教师节
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9年:希望工程
因它而闻名全国的小岗村
80年代流行语

深圳的广场

1980年郭培基与妻子刘桂仙在他们的小家中开办了北京首家私营饭店。两人只有一些桌子和椅子,且需要自己做饭。现年75岁的郭老先生说:“我们第一天有36元人民币买些蔬菜和鸭,然后赚到了大约50元。”

21世纪:迈开大步向前进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地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2009年2月2日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上述材料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功于一役。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遗嘱》
材料三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摘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孙中山是如何解决中国“千年专制之毒”,“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
(2)材料二中“革命尚未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孙中山的遗嘱中,你可以看出孙中山的哪些高贵品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对国民大革命的性质、政治基础、功绩和教训的认识。[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间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旧梦已成烟,谁识当年场上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二:(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在戊戌期间,康广仁曾批评其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            
——李书源、管书合:《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材料五: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六: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七: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稣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
(2)归纳上述材料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不同角度的认识。
(3)根据上述材料,评述“是什么断送了戊戌变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英国这种“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9世纪后期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
(3)有人认为“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下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请运用史实对此进行批驳。
(4)英国式或者美国式的政治设计都是“最完美的政治设计”吗?请举例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二、美国《独立宣言》声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才得以建立于人类之中,而且必须经社统治者同意,才能获得其正当权力。”
材料三、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部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哥垒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会民都是平等的,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不得有其他差别。第十七条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四 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鄢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独立宣言》认为主权归属于谁?这段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哪些重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颁布《人权宣言》的经济原因,并推断《人权宣言》批判的对象。
(4)根据材料四,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近代中国的哪部宪法?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9分)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2009年10月15日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一书中写道:“19世纪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1876年费城博览会和1889年巴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注:“万国博览会”是世博会的前称。)
问题:
(1)1876年费城博览会和1889年巴黎博览会的主办国为什么分别选择这两年举办万国博览会?请你举出两个历史事件和它们的特殊意义,分别作为这种选择的理由。
(2)1851年,英国主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造成这种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3)2010年的世博会已拉下帷幕。请列举三项上海承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而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3)据材料三,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认识(2分),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1分)
(4)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你认为我们今天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C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1)材料一中“南北分裂” 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公元1500年前后?
(2)材料二中导致“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