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1年,中国人在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自主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以便将河北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运出。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这种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为了保护陵寝的风水不被破坏,他们弃用冒白汽、拉长笛的蒸汽火车头,而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材料二 自民国成立以来,报馆林立,报纸风行,言论界之发达,几有一日千里之势。然究其内容,或由政府收买,或由政党收买,或由一机关收买,故一言一论,必须随买主之旨意,而不能自由,其有卓然独立,而不为金钱利用者,又不免为两方所忌,此报界所以日趋黑暗也。
——1913年6月16日天津《大公报》评论
材料三 从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至今,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年高速发展的历程。据信息产业部估计,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 800万,居世界第二位。……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政治生活。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政治信息,还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政策发表自己的建议,而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请回答:
⑴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胥铁路”修筑的背景是什么?铁路上的“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⑵ 报纸作为大众传媒之一,有怎样的功能?试举三例加以说明。
⑶ 对比材料一、二,你认为材料三中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说明什么问题?除了材料三中所说的功能外,互联网还有什么功能?结合你对互联网的了解或使用,说明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两例即可)。
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中国近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 |
新式婚姻情况 |
1.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假(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
(1)依据材料指出民国初年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的进步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上海档案》
材料三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回答: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开始的原因。
(2)指出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海近代化进程的认识。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其范围可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环渤海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历史在这里驻足、凝思。
(1)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朝的大门,环渤海地区也被迫开放通商,请列举出两个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并说明它们分别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开放的?
(2)渤海湾的波涛,见证了近代中国海防兴衰的历史。19世纪八年代中期,北洋海军建立。李鸿章称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海,也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建立北洋海军的目的是什么?这支军队最终结局怎样?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卢沟桥的石狮,目睹了日寇铁蹄对我国土的践踏。发生在71年前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为什么说这一事件不是偶然的?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不乏有起自平民而荣登宝座的皇帝,刘邦、朱元璋都以开国的一代君主享名青史,但也不泛有力挽狂澜以改革著称的宰相。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试回答: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性质、特点有何异同?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指出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谏逐客书》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丧社稷。”
——摘自《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中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为什么?
(2)材料二中“务本”是指什么?“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作者对商鞅变法导致这一历史史实的态度如何?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公正”这一观念。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梭伦抑制了平民与贵族的过分的欲望,在“公正”的旗帜下将一个氏族社会引入了国家的轨道,私有制诞生了。“毫无疑问,二千五百年来私有制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只是由于侵犯了财产所有权的缘故。”梭伦改革中,解除债务的政策,无疑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但这种“侵犯”是一种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
雅典人民不负历史的厚爱,在梭伦之后二百年间,不断完善着公正的观念,创造了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的希腊文明。雅典在“公正”的旗帜下得到了一次重组的机会,雅典国家于是应运而生(除梭伦外,还有前此的拉孔和后来的克里斯提尼,都是雅典的改革者)。
试回答:有人说,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大雄和哆啦A梦决定乘坐奇妙的“时空机器”穿棱宇宙时空、对人类法制文明的进程做一次精彩巡游。
他们来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罗马。l2块密密麻麻刻满文字的巨大铜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精通古文字学的哆啦A梦还试着破译出了其中几处条文:
第一块铜牌:“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
第五块铜牌:“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七块铜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
或卖之为奴。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第八块铜牌:“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十一块铜牌:“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请回答:
(1)你能告诉他们这些铜牌是指什么吗?(2分)
(2)根据条文的内容分析,这部法典具有什么特点?(4分)它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3分)
(3)这些条文的内容能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1分)请阐明你的理由。(2分)
近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2)你怎样理解蒸汽机和电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三
图一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 图二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69)
图三 中国 “嫦娥一号”升入太空(2007)
(3)图一、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国际背景如何?
(4)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1000 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50%-71% 。公元1000 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 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请问答:
(1) 宋元时期,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有哪些 ?其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 举出近代欧洲在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除外)取得的成果及其发明者各两项。
(3) 试从经济发展水平、统治政策和思想文化方面,分析16 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问答题:
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的类似之处。比较秦皇汉武的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长信少府(夏侯)胜曰:(汉)武帝虽有攘夷狄、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侈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蓄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
──《前汉书·卷75夏侯胜传》
材料2 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曰:“……孝武皇帝(汉武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将军)……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藩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至今,累世赖之。”
──《前汉书》
材料3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武帝)初定,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前汉书》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对汉武帝的评价有何原则不同?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为什么?
(2)材料2和材料3根本相同之处是什么?材料3主要从什么角度来肯定汉武帝?
(3)材料3认为汉武帝的缺憾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据此应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