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
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
C.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
D.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
我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客观上体现出:
A.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 B.外商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 |
C.清政府扶持沿海企业 | D.民族工业只能在沿海出现。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 B.顺利发展 |
C.停滞不前 | D.曲折发展 |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扰,勒价停市。”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 |
C.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
D.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束缚 |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企业都分布在长江流域 ④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
C.洋务派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 | D.封建束缚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 |
导致右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通商口岸 |
B.马关条约签订 |
C.政府奖励实业 |
D.引进外国资本 |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在中国史中会经常遇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⑤ |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食品工业 |
|
数量(家) |
72 |
3 |
193 |
100 |
A.造纸业 B.火柴业 C.榨油业 D.纺织业
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一战结束②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形成
③日本全面侵华④《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94年,张白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
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 | B.允许私人兴办企业 |
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 D.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