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
厂数(家) |
创业资本数(元) |
工人人数(人) |
1913年 |
698 |
330,824,000 |
270,717 |
1920年 |
1759 |
500,620,000 |
557,622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 )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 |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下列示意图中,起积极作用的因素F2可能是( )
①资产阶级政府的鼓励扶持
②民族实业家的主观努力
③帝国主义侵华产生客观积极因素
④人民群众反帝斗争和封建政府真心实意地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有人说,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 (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A.技术设备落后 | B.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
C.缺乏重工业基础 | D.中国适合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 |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评价,有人这样说:“ 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评价中的“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心 |
B.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
C.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最先在江浙等地 |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近代工业中,消费资料的生产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
B.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
C.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地域布局不合理 |
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
我国近代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客观上体现出:
A.沿海地理位置优越 | B.外商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 |
C.清政府扶持沿海企业 | D.民族工业只能在沿海出现。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扰,勒价停市。”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 |
C.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
D.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