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A.“因民之利而利之” |
B.“兼相爱,交相利” |
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
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⑤ |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a处:“焚书坑儒” | B.b处:“独尊儒术” |
C.c处:“三教合一” | D.d处:“西学东渐” |
“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 。儒家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出发,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现世和谐与社会和谐。“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
A.(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 |
B.(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C.(董仲舒)“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强调天人合一 |
D.(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
D.明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管理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文化,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①“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②“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③“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根本”
④“工商皆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A.唐甄、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B.孟子、李贽、王阳明、顾炎武 |
C.朱熹、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 D.董仲舒、顾炎武、朱熹、黄宗羲 |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黄宗羲 ④李贽(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 B.中央集权制 |
C.专制主义制度 | D.君主立宪制 |
关于儒家思想的论述错误的是
A.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B.孟子、董仲舒、朱熹都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C.唐朝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D.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具有新的价值 |
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 )
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 |
B.去粗取精,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 |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D.批判继承儒道佛的思想精华 |
有学者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强调儒家的( )
A.礼仪和社会责任 | B.德治和君轻民贵 |
C.仁政与“民本”思想 | D.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