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闽广多种木绵(棉花),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曲辕犁的出现及推广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高转筒车的发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

A.需求差异 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 D.自然环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中国古代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期。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土地制度是(   )

A.氏族公有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私有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C.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了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了生活贫困
C.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D.铸铁农具的使用导致了生活富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有多幅。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代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    )

A.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
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
C.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
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郭沫若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被初税亩完全代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