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
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
《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 )
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
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
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 |
D.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
①“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②“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③“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④“秋七月,初税田”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③ | B.②③ | C.① | D.④ |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 B.资本主义的萌芽 |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
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这一规定( )
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 |
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 |
C.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
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 |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 B.社会制度 |
C.生产能力 | D.劳动力短缺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千耦其耘 | B.男耕女织 |
C.精耕细作 | D.自给自足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但该时期中华文明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下列符合这一特征的史实有①灌钢法 ②均田制 ③九品中正制 ④草市 ⑤高转筒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