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能鼓励垦荒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私田制 D.公田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该史书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井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以下有关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井田制相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产积极性提高
C.该制度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土地私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强化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社会政局动荡 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30亩
90石
90两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禽
58头
(略)
55两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

A.“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B.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C.有利于小农经济在秦国的确立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下图中扶犁的应是

A.齐桓公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墨子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只有从事物质生产才有物质生活,墨子对发展农业提出了一些方法建议。首先,应当开垦荒地。“田不辟,少食。”“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材料中墨子的观点表明(   )

A.土地能不能得到合理使用,能不能充分发挥效力,是农业生产能否发展的关键
B.小生产阶层希望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C.统治者应该不违农时
D.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衡》中提道:“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广种薄收”的弊端 D.“地无遗利”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中期,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也赏给部分货币或黄金;地方首长每年年初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上报国君,到了年终必须到国君那里接受考核。这说明(     )

A.封建小农经济初步形成 B.郡县制在部分诸侯国建立
C.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 D.政府管理专业化水平下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