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 D.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
下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
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材料中反映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 | B.土地兼并严重 |
C.土壤日益贫瘠 | D.人口增长迅速 |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 | B.曲辕犁 |
C.风力水车 | D.石刀石斧 |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 D.使用畜力马排鼓风冶铁 |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
概念 |
理解 |
A |
重农抑商 |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 |
B |
实业救国 |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 |
C |
盐铁官营 |
官府对盐和铁的生产实行垄断 |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诗句“帆樯北持湖湘蜀,楼橹南通岭海航”,这是翦伯赞对下列我国古代哪一项工程的赞颂( )
A.灵渠 | B.都江堰 |
C.郑国渠 | D.大运河 |
战国文献有多处讲到,百姓无法生活时嫁妻卖子,但没有一条言及卖土地,这同汉以后的文献多把卖田同嫁妻鬻子连在一起,有明显不同。这主要反映了
A.战国时期多数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 |
B.汉代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
C.关于土地买卖可考的文献记载很少 |
D.百姓嫁妻卖子改善生活 |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
D.生产关系经历自下而上变革 |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