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诸侯权力增强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耕作方法示意图。这一耕作方法始于(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形成耕耙耱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占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规模经营 B.简单的性别分工 C.自给自足 D.精耕细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学者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稳定性 B.具有脆弱性
C.具有顽强的再生性 D.生产工具简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以供百人乎?”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揭示了人口猛增与资源分配矛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A.土地兼并严重 B.小农经济的弱化
C.商品经济发达 D.井田制得以恢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画像石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场景,其中反映出的牛耕技术在我国汉朝已经出现。(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从材料反映的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有云:“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在闽越……。漕利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天下,关陇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天下,河渭无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关中地区逐渐失去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B.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得益于南方优越的水利条件
C.儒学的发展随地理环境的变化呈现地域差异
D.文化重心的不断南迁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