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
B.西汉的白渠 |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 | B.曲辕犁 |
C.风力水车 | D.石刀石斧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D.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靠天吃饭”的观念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小明翻阅家谱时看到“十一世长房:伯爵公,忠厚无华,勤力本业,家族有事,无不勉赴,不失为祖宗纯孙。”材料中的“伯爵公”最有可能是( )
A.手工业者 | B.商人 | C.农民 | D.官僚 |
《通典》载,“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八十亩”,“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这些措施
A.减少了财政收入 | B.实质是按照身份占田 |
C.阻止了土地买卖 | D.削弱人们生产积极性 |
下图所示是我国汉代出现的重要生产工具,该工具的出现直接有利于( )
A.一牛挽犁的普及 | B.播种效率的提高 |
C.耕土深浅的控制 | D.山地的开垦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A.我国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