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
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二  1953年鄂、湘、赣3省1 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注:互助组是指农民自愿互利、互换人工或畜力、共同劳动的集体劳动组织。)
材料三 从1949年至1953年,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64938万亩增长为189955万亩,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增加为16685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大全》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农民采取了哪些生产组织形式?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组织形式中哪种效果最好?为什么?(8分)
(3)概述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2为山东沂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 纪念邮戳。“牛郎织女”是我国民间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这一传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因素有

 ①男耕女织   ②农业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   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所示为甲骨文“田”字的不同写法,它们反映的我国古代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统计显示,北宋时期的72位宰相中,北方(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共41位,江南(安徽、福建、江苏、江西、浙江)共26位;南宋时期的62位宰相中,北方仅仅5位,江南47位。上述数字不能说明

A.南宋时期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 B.经济中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和江南相比,北方文化已经完全没落 D.这与南宋偏安江南有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里成为日用工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秋七月,初税亩”
B.“宗庙之牲,变为畎亩之勤”          D.“除井田,民得买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上述材料中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青铜器的制造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 —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享利农书》记载为 3 倍;从而《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 倍,麦类则为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②农业科学技术领先 ③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④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 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食货志》记载: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以下对材料中的耕作方法叙述不恰当的是(    )

A.该耕作法是垄作法的发展 B.该耕作法提高了粮食产量
C.使用该耕作法后,一年两熟制形成 D.这是一种保苗抗旱的耕作方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地兼并现象一直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历代封建王朝为确保财源,巩固统治都曾实行过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根源是封建 

A.地主土地私有制 B.土地国有制
C.重农抑商政策 D.赋役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1923年在山西省浑源县出土的牛尊,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铸造的年代最早应该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西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材料三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材料二中图l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图2反映了工业时代早期的工厂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3)分析90年代以来推出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圣王传说中,“神农氏”有显赫地位,这说明了

A.远古时代人们已认识到农业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B.远古时代人们缺乏科学常识,盲目崇拜英雄人物
C.神农氏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同时代的“圣王”
D.神农氏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开创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同一时期的不同政策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材料一 张萌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战国开场的前后,秦在七雄中算是最不雄的一国……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材料二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的所学知识指出“战国开场”时秦的“国情”和其面临的“时代潮流”分别是什么?
(2)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以下哪一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

A.促进了牛耕技术的推广 B.推动了水利的兴修
C.出现了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出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150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
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③买到长沙铜官窑烧制的粉彩瓷器
④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观赏沿海风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