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物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中期,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也赏给部分货币或黄金;地方首长每年年初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上报国君,到了年终必须到国君那里接受考核。这说明(     )

A.封建小农经济初步形成 B.郡县制在部分诸侯国建立
C.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 D.政府管理专业化水平下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了“家风是什么”的节目,颇受好评。传统观念中的“忠孝传家”、“耕读传家”是家风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忠孝”、“耕读”观念形成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忠”与世袭制紧密相关
B.“孝”与宗法制紧密相关
C.“耕”与农本思想紧密相关
D.“读”与科举制紧密相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

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C.“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陆游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     )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C.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D.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B.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转变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更加勤劳
B.耕牛、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淸时期,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A.采用契约纳租的方式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自由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均田制加剧了土地兼并
B.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D.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处最可能填写的是(    )

A.铁犁牛耕 B.井田制
C.自然经济 D.土地私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两幅示意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相比,在商业区的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史书记载,在唐朝都成长安,每日中午,日落前三刻击钲三百声散市;每晚击鼓八百声,鼓声过后关闭坊门。
北宋东京城内有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在闹市区甚至通宵不绝,随之早市又开始了。
(2)以上记载反映出北宋与前代相比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雍正)“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以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3)依据材料指出雍正皇帝是怎么看待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的。清统治者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