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此举主要是为了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
C.弥补生产资料不足 | 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 |
下图为明代《天工开物》一书插图。可见当时
A.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 B.精耕细作方式继续沿用 |
C.畜力成为农耕的新动力 | D.筒车开始应用于农业灌溉 |
以下历史现象,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
B.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
C.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 |
D.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
“戽车寻丈旧知名, 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 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 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 | 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 |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
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②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统计,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到1851年英国100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已然占据了70一80%的农业经营土地。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2 .07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6 .2 % ,截至2012年12月底则达到 2 .7 亿亩。英国圈地运动和当今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A.都以增加农民收人为主要目的 |
B.说明现代化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辩证关系 |
C.使本国的小农经济都彻底消失 |
D.都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加快工业化进程 |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 | 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 |
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 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 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 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
据下表判断厦门
古代厦门大事记
时间 |
发展沿革 |
3000多年前 |
厦门岛上始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
唐宋时期 |
薛、陈两姓移民入岛,聚族而居,垦原为田。因出产水稻良种,所谓“嘉禾一茎数穗”,称为嘉未屿。设嘉禾里,隶属同安县。 |
明清时期 |
隶属同安县。明洪武年间,军队驻营厦门岛,称为“中左所”。清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移驻厦门,设立闽海关。 |
A.汉代时地位已经十分重要
B.唐宋时期农业获得发展
C.明清时期未受海禁政策影响
D.清初期已成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 B.铁器已经普遍使用 |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 |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周朝王室的衰落 | B.礼乐制度的崩溃 |
C.铁犁牛耕的出现 | D.宗法关系的疏远 |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发明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
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富阳县志》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明清时期,农民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
B.由明至晚清农村赋税缴纳以土地为主 |
C.明朝以来,政府农民迁徙限制逐渐松弛 |
D.近代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根本性变革 |
下面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根据表中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 郡县数 |
西汉 |
三国 |
西晋 |
隋朝 |
唐前期 |
苏南浙江 |
会稽郡北部31县 |
4郡50县 |
5郡70县 |
7郡43县 |
13州74县 |
江西 |
豫章郡18县 |
4郡51县 |
6郡58县 |
7郡19县 |
7州34县 |
福建 |
会稽郡南部1县 |
1郡9县 |
2郡14县 |
1郡5县 |
5州28县 |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
B.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
C.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
D.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