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征? ( )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古代统治者采取“均田”或“限田”政策的政治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 D.减轻农民负担 |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 B.禁止土地买卖 |
C.实行土地国有化 |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右图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
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
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
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漕渠 |
C.都江堰 | D.白渠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犁牛耕的推广 |
C.国家走向统一 | D.封建制度的确立 |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 B.井田制的瓦解 |
C.人口膨胀的压力 |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我国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历史因素有
①铁犁牛耕的使用 ②土地逐步私有化
③农业生产家庭化 ④均田制的推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
①农事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