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未参加的组织有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越南战争
C.冷战 D.不结盟运动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美国控制西欧 D.欧洲共同体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
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
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
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 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使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
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某地”是指

A.英国的伦敦 B.法国的巴黎
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D.意大利的威尼斯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 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世纪东西方涌现出两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哥伦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二 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名之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1)全球化进程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2)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较,郑和下西洋更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梁启超曾感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0)
(3)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发展趋势加快,为什么?

来源:2013-2014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一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