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经济形式,读图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
②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生活单位
③是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蹙北方农民向南迁移,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封建统治残暴 | B.南方变成了政治中心 |
C.经济重心南移 | D.北方战乱频繁 |
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其产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 B.其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
C.其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 D.其经营具有封闭性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
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又自黄河人汴水,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抵淮水。”这是对古代某段运河开凿的描述,它指的是
A.灵渠 | B.广通渠 | C.邗沟 | D.通济渠 |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对联中的“太守”是指:
A.郑国 | B.苏轼 | C.李冰 | D.欧阳修 |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 ③男耕女织 ④以土地国有制为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旧唐书》
材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绣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
材料三:(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
——《新唐书》
回答:
(1)三则材料各记述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所记述的制度有何作用?
(3)材料二中的“若不役,则收其庸”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4)由材料二制度转变为材料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三中“以贫富为差”是什么意思?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纤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 B.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
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 D.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
土地一直是各国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 |
B.唐朝时吁田和围湖造田现象更加普遍,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开发。 |
C.建国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人民 |
D.美国的西部开发使资本主义经济向西部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