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采用    ②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③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④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首题为《古井咸泉》的诗中写道“不须煮海自流岩,煎出清泉味便咸;大地阳春应有脚,故教富庶在民岩。”这首诗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地区的煮盐业生产情况       

A.山西 B.山东 C.四川 D.陕西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琊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无为而治政策 C.划疆分治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语书》中,凡是“正”字都写成“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这一现象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有关。据此判断,这批竹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明朝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纤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 B.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D.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电视剧《天仙配》中,董永以秀才的形象出现,并被封为“献宝状元”,后官升宰相。句中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奉天承运”的理论依据是

A.“以法为本”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工商皆本”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中对解决王国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王的王位    B.非嫡长子分割王国的部分领地
C.藩王不能招结宾客,参与政事 D.列侯归郡统辖,听命于中央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时期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   

A.实行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标准 B.实行赋税与行政管理一体化
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严密 D.赋税征收简明易行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铜镜、漆器、铁制工具输入朝鲜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
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传入中国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隋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突出特点有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目
22
25
25
9
25
7
7
8
8

①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②主要是研究者的理论创新
③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④主要成果在应用技术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人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D.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铸有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下面是秦统一之初,朝廷关于采用何种体制统治辽阔边疆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为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下面是古人关于秦朝灭亡原因和郡县制功过的不同看法。
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柳宗元回答道:“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型,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
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1)依据一、二、三则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材料四表明秦统一之初在采用何种体制治国的问题上有哪两种意见?秦始皇
采纳了谁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汉初设置的地方制度与秦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材料四对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概括其主要观点。
(5)结合材料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旧唐书》
材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绣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
材料三:(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
——《新唐书》
回答:
(1)三则材料各记述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所记述的制度有何作用?
(3)材料二中的“若不役,则收其庸”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4)由材料二制度转变为材料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三中“以贫富为差”是什么意思?

来源:2010年南充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