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    )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江浙地区的经济衰退
C.湖广经济超越了江浙
D.江浙经济结构的变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

A.商业 B.农商并重
C.农业 D.重农抑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里买来的。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

A.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B.鼓励土地买卖
C.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 D.禁止开垦荒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实行重农抑商有其必要性
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95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  )

A.棉纺织业相当发达 B.“海禁”政策的保护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小农经济的抵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

A.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
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D.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