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几项重要制度,按其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内阁制度         ②行省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九品中正制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专家)在某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在这种政权结构中,各级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无数小螺丝钉;而最高的君主,便是这部巨大机器的总操纵者。……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对上述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这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
B.“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D.著作有可能从官僚政治的工具性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特点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  ④选官与考试始终紧密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学习了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以后把“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关系最直接的是(    )

A.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D.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  )

A.皇权至上
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
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
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

A.削弱皇权 B.倡导尊老爱幼
C.凝聚血脉亲缘 D.强化尊卑等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下列关于古代监察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B.可以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C.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
D.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李四光与中国地质力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