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名称 |
地点 |
创刊时间 |
出版期数 |
刊期 |
劳动与妇女 |
广州 |
1922 |
11 |
周刊 |
新妇女 |
上海 |
1920 |
25 |
半月刊 |
妇女评论 |
苏州 |
1920 |
9 |
半月刊 |
解放画报 |
上海 |
1920 |
24 |
月刊 |
妇女评论 |
上海 |
1923 |
104 |
|
妇女周报 |
上海 |
1922 |
189 |
周刊 |
妇女与家庭 |
上海 |
|
|
日刊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 五四运动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国共合作的推动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较》 |
B.《庶民的胜利》 |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从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
西方习俗礼仪 |
国事要闻 |
文章数量(篇) |
36 |
5 |
30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强的一股思潮
B.《新青年》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下图是1917~1922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
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
C.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该《婚礼草案》( )
A.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 | B.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 |
C.消除了新旧婚制间的尖锐冲突 | D.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 |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C.民主与科学 | D.马克思主义传播 |
1919年在《新青年》杂志刊文上,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该刊文出自于
A.《庶民的胜利》 |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
李大钊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C.《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
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 |
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 |
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 |
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