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
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12月陈独秀在《实行民治的基础》中写道:“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1920年9月他在《谈政治》中提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的地位,德莫克拉西(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段的专有物。”这表明陈独秀

A.坚持资本阶级民主派立场 B.成为五四运动领导人
C.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 D.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2)19世纪40—7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思想主张是什麽?

(3)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
(4)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
B.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思想文化
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 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请回答: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促使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再转向学习“文化”的决定因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 ( )

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
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国力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B.维新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D.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主张或实践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
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