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底工具……”。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胡适 D.陈独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B.当时知识界对“非资本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敬告青年》
C.《庶民的胜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请你为下列历史图片拟写一历史主旨,你会选择哪一标题(      )

A.抗争——摆脱外来殖民侵略 B.屈辱——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步步崛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再论问题与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

A.孙中山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1920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这表明

A.改造中国与世界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是改良
B.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积极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D.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
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   )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