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进步。根据下表中无产阶级队伍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842——1894年
1895——1911
1912——1919(五四运动前)
人数
10万
60万
200万

 
A.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主要分布在洋务企业里
B.第二阶段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第三阶段无产阶级已经以马克斯主义为指导
D.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促使中国革命即将转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B.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时期流行“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公理”是指

A.宋明理学“天理” B.平等、自由
C.进化论和个人权利 D.自然科学定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指的是(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开始了文学革命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开始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其制度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年—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思潮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C.宣传社会革命 D.阐释新三民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某书店一份售书广告:

本店售书目录
①《共产党宣言》
②《庶民的胜利》
③《机器制造论》
④《论法的精神》
……
大同书店
1920年10月3日

广告所列书目中,可能在洋务运动时期成为畅销书的是其中哪一本?
A.①           B.②           
C.③             D.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明海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前后不到10年的时间,作为社会思潮主流的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以下对新文化运动“早夭”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B.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
C.五四后政治斗争逐渐占据主流
D.自由主义早已不合时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