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
①孟子 ②董仲舒 ③孙中山 ④卢梭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总结民国以来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此后孙中山为“搬去这三种陈土”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改组国民党 ②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确立三大政策 ④发动“二次革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主要表现是它
A.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C.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
D.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
A.实现社会主义 | B.实现民生主义 |
C.实现民权主义 | 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 B.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
C.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 D.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以分析出:
A. 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
D. 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A.中国国民党 | B.中国共产党 | C.共产国际 | D.其他民主党派 |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反映了
A.孙中山向俄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
B.孙中山已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C.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加快了与中共合作的步伐 |
D.孙中山决定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根本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
A.斗争目标不同 | B.斗争方式不同 |
C.阶级立场不同 | D.革命前途不同 |
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 |
C.新三民主义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
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
英语课上,老师问:"Who 15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Party of AIliance(同盟)?”你的回答是
A.CaiYuanpei | B.SunZhongshan | C.HuangXing | D.SongJiaoren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 | |
B.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 | |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争论 | D.革命还是改良的争论 |
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