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 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D.“天下为公” |
孙中山先生曾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众生谋幸福。”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主共和 |
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样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当归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行者”的遗愿是
A.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机 | B.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平等 |
C.思想启蒙,革新传统文化 | D.扶助农工,实现共产主义 |
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其晚年革命主张的主要影响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B.提出反对民族压迫主张 |
C.提出节制资本主张 |
D.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发展了三民主义,其内容已不包括( )
A.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 | B.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
C.强调各民族的平等与自决 | D.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区别 | B.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 D.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B.“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
C.“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阐释”是对历史概念进行全面客观地解释,下列与此相符的是( )
A.美德即知识 |
B.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
C.汉朝时期楚辞盛行 |
D.《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是( )
①早期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④ |
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