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是

A.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倒军阀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
C.平均地权,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东西方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或活动,未能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具有保守性的是
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②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           ④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 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出封建土地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4月,孙中山在《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的演说》中说道:“夫吾人之所以持民生主义者,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耳;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他强调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打击私人资本的垄断地位
C.践行扶助农工政策 D.国共合作的社会理论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提出三大政策
D.领导护法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孙中山说:“美国有七十万里之铁道,为世界最富强之国”、“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此防弊之政策,即国家一切大实业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孙中山的上述言论

A.提出节制资本并发展了三民主义 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思想
C.反映了兴修铁路是民国迫切之需 D.客观分析美国铁路利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从这段话中,我们能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孙中山存在大汉族主义的种族思想
B.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的目的其实是要实现民主共和
C.孙中山把反对清王朝与反帝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D.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君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  )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思潮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C.宣传社会革命 D.阐释新三民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东西方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或活动,未能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具有保守性的是
①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②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           ④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指出:“在中国人民中有许多极有教养的能干人物,他们能够担当起组织新政府的任务: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的计划,经慎重考虑之后,早就制订出来了。……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这表明孙中山

A.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 B.认为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C.指出了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D.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评价孙中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