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非战公约》虽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它的进步性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规定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 )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少数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 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④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关于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 |
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 |
C.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威胁 |
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
国际联盟盟约:凡任何战争或战争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这体现了国联遵循( )
A.民族自决 | B.委任统治 | C.集体安全 | D.大国一致 |
一战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战后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
自1922年起,英国和法国便处于“有礼貌的破裂”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
B.法国与美国结盟 |
C.法国单独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 |
D.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 |
《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是因为( )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
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
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
“一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
①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问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
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 )
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
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五国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美、英海军力量并驾并驱 |
B.暴露了美国力图取代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野心 |
C.平息了海军军备竞争 |
D.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打击 |
《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
A.维护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
D.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
C.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
D.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