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
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其
最终目的是( )
A.争当海上霸主 | B.争夺贸易霸权 |
C.建立国际联盟 | D.攫取世界霸权 |
强大的英法军队未能摆脱失败厄运的根本原因是
A.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 B.军事思想的落后 |
C.希特勒军队的闪电战 | D.荷兰比利时的投降 |
在研究人们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①英法的绥靖政策
②苏联的自保政策
③国际联盟的软弱性
④德国人们的盲目性
⑤共产国际的号召力
A.①②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③④ |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到二战前,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对外扩张,德国和意大利进行
了两次大的结盟活动,中间相隔了
A.35年 | B.54年 | C.43年 | D.34年 |
从发展的眼光看,促成凡尔赛体系不够稳定的最尖锐的矛盾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
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
C.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
D.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
下列对一战以后形式的判断不够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 |
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 |
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
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 |
一战以后,主要战胜国如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列强关系和
重新安排世界秩序,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B.一战中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
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通过的决议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其中《五国海军
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
A.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日本的势力 |
B.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局部特权或优势 |
C.是华盛顿会议参与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
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
实现了。”这个“条约”是( )
A.《四国公约》 | B.《五国海军条约》 | C.《九国公约》 | D.《凡尔赛和约》 |
列宁曾说过:“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
种。”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不包括( )
A.《四国公约》 | B.《凡尔赛和约》 | C.《九国公约》 | D.《五国海军条约》 |
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
斯和洛林,却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同为战胜国,中法两国不同的命运反
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北洋政府软弱无能 | B.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
C.巴黎和会具有分赃性 | D.两国综合实力上的差异 |
假设以下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所说的话:
甲:“我有的是钱,你们都的听我的。”
乙:“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点!”
丙:“应该吧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丁:“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四个国家分别是( )
A.英、法、美、德 | B.法、美、英、德 |
C.美、英、法、德 | D.法、英、美、德 |
“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1938年9月的演说)话中的“两次光荣的和平”是指
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 | 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 |
C.《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 | D.《慕尼黑协定》、《大西洋宪章》 |
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有
①国际联盟
②联合国
③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
④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